举国上下大谈“万众创新大众创业”的今天,如何将“创新教育”引入中小学生课堂,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聚焦。7月8日,深圳城市学院主办了一场“青少年创新创客教育研讨会”,邀约了大量教育界、创新企业人士参与,共同探讨如何将创客与教育更好地融合。
创客教育不同于创客活动
“以创新驱动发展,而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靠人才”,5月8日,国务院公布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,将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指出,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聚焦,这也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。
7月8日举办的“青少年创新创客教育研讨会”,在深圳城市学院课程与评价改革研究院院长宋承昊看来,创客培养的主题是创新能力培养,这算是一个新鲜事物。但创客本身与创客教育是两回事,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创意和创造,创客则更强调创造。
在过去,中小学普遍开设有科学课,这种信息化教育更多强调创意,与此同时,学校开设的劳技课更强调创造(这种创造也局限于简单的动手操作),科学课的创意与劳技课的创造并没有有效结合。“正因为此前两者是割裂开来的,要结合就需要新的载体,要有新的引领课程帮助学生去创造。”宋承昊认为,“创新教育需要懂技术、懂教育甚至懂课程的人一起合作,它不能是割裂的合作,而需要提供平台,需要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对它进行再加工。”
创客教育需要系统教材和综合人才
中小学校综合性人才缺失,创新教育教材的缺失,都阻碍了“创新教育”的深入进行。
在深圳,南山有着较好的创客教育基础,作为深圳高端创新资源的汇聚地,这里汇集了全市80%以上的高校和科研机构,聚集了全市60%以上的高端创新载体,这里不仅有“柴火创客空间”这样的企业,还孕育了“国际创客中心”。南山教育局还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先后设立多家“少年创新院”,着重于培养中小学生的“创新能力”。
即便如此,这种结合仍然力度不够。在宋承昊看来,这个阶段的创客,不像以前讲劳技那样只是使用简单的工具,比如3D打印软件、机器人领域、航模创新都跟新技术有关系。将这些新技术融入课堂,将技术与教育结合,需要新的载体来完成。
上月闭幕的深圳国际创客节,最为人关注的创新产品还是智能硬件、智能教育产品、电子机器人等,例如3D光固化玩具成型器、智能装甲机器、无人驾驶车等创客产品。在场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,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的成熟创新培训资源,对正处于创新萌芽期的青少年予以培训,这对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将功不可没。
结合以往调研经历,宋承昊认为,要形成协同还需要一些政府行为,一是设置或组织一种协同机制,召集实体、科研机构各方面人才进行对话;二是有意识挖掘一批这样的人才,通过引入创客社工、校外辅导员、创客教练等,由政府给予补贴再由学校发放下去。
微信
郑州大学就业创业服务网 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 ©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豫ICP备05002440号-1
Copyright @ Admission Office. Zhengzhou university 技术支持:才立方就业
推荐使用浏览器极速模式、谷歌浏览器,分辨率1280*768以上访问以获取最佳浏览效果